首页 / 今年运势 / 正文
潮汕粿汁店铺起名(潮汕美食粿汁)

时间:2023年02月19日 10:58:06 阅读:7 评论:0 作者:zhaofuzhuang

大家好,今天给各位分享潮汕粿汁店铺起名的一些知识,其中也会对潮汕美食粿汁进行解释,文章篇幅可能偏长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就马上开始吧!

1请问一下潮汕小吃的由来及历史文化

一、出身贫贱 自然天成

我国数不清的地方小吃或点心,其形成要么脱胎于宫廷,要么产生于民间。而潮汕小吃,几乎全都是民间独创,并一直在民间流传。这是历史上潮汕地处“省尾国角”,远离***政治中心,以及商业社会形成较晚,社会富裕程度不高所决定的。信手拈来几样潮汕小吃:西天巷蚝烙、贡咕鹅肉、老姐猪脚饭、老妈宫粽球,哪一个名字不是朴素直白,乡土气息扑鼻。综观潮汕小吃,其形成大致有三种渠道。

1、祭祀神灵的贡品

潮汕沿海,气候炎热,潮湿,人容易得病,加上海上作业风险大,劳作和收获不成比例,偶然因素较多,当人们无法预测自己的命运时,往往把希望寄托在神明保佑上。此外,在物质匮乏的年代,有了拜神的活动,人们也可以给自己一个改善生活的理由。因此,旧时潮汕民间俗信,有时节多,神灵多的特点。许多潮汕小吃原本就是拜神的贡品,如春节的“菜头粿”(意,彩头)、“甜粿”,妈祖生(诞辰)的“面线”(意,长寿),端午节的“粽球”,中秋节的“月饼”等等,俗话说“时节做时粿”,那时候,什么时节吃什么小吃都有一定的规矩。

2、补充正餐的点心

这部分潮汕小吃不象粤式点心,是有闲阶层闲来无事,用以打发时间的茶点,而是乡间城镇的苦力用来充饥的小食品。潮人习惯吃粥,一是早先粮食不够,一是气候所然。干粗活的人早上吃几大碗粥,经不住一阵出力出汗,正餐未到,己饥肠辘辘。这时,遇到穿街走巷的小食摊担就象找到救星,他掏出几分钱就可补充点体力,聊补一时所需。那时,夏天有消暑的草粿(凉粉)、豆花、各类甜汤等。冬天有热乎乎的牛肉丸汤、韭菜粿、水粿等。吃草粿是不用勺子的,端起浅口碗,嘴巴沿着碗沿“呼噜、呼噜”旋一圈,水布一抹嘴,爽!牛肉丸原本是客家小吃。汕头开埠后,山货出洋,洋货进山,水上交通繁忙。汕头韩堤一带以前是客家货船停泊点,有许多客家货船停在那里过夜。晚上,就有客家人划着小船卖牛肉丸汤,供给货船老大当宵夜。后来,牛肉丸被潮汕人所改革创新,在汤里加粿条,成为牛肉丸粿条,一直到现在,仍是潮人最钟情的小吃。后来又克隆出鱼丸、虾丸、墨鱼丸、猪肉丸等等,创造出潮汕的“肉丸系列”。“中华名小吃”中的“新兴街牛肉丸”就是汕头人做的。如今,一说起牛肉丸,大家都以为是姓潮,其实,它是潮人拿来主义的产物。潮人的聪明才智在一个小小的丸子里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3、家常点心

最具美食意义的小吃,是潮汕巧媳妇们为小孩解馋做的各种家常小吃。如南瓜烙、秋瓜烙、番茄烙等。旧时,时节尚未到,小孩就吵着要吃“粿”,居家的媳妇便要想些法子打发这些馋嘴的孩子。潮汕农村家家产户有的是番薯粉,随手摘下自家田头厝角种的蔬果,掺和在一起,用油一煎,就成为风味独特的小吃。我小的时候,吃过祖母用番薯粉拌隔夜的冷粥做成的“冷粥烙”,真的是别有风味。

有一种小吃叫“猪头粽”,据说是澄海人的无意之作。早年澄海农村闹元宵有赛大猪的习俗,每家海产都要宰猪祭祖,有一户人家祭完祖,剩下猪头一时未能吃掉,便将猪头肉剁碎了,加调料,做成“猪头粽”,不想却特别美味。于是流传开来,成为一种风味小吃。

潮汕小吃以商品的面孔进入市场是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,也即汕头商业经济鼎盛的时期。那时的小公园,商铺、酒楼、旅店云集,形成一个典型的消费市场,作为一种美食,潮汕小吃自然也能在此找到自己的位置,如老字号爱西干面、飘香小吃、西天巷蚝烙、老妈宫粽球等,都是在那个时期进入小公园。如上所叙,在饮食中,小吃更具文化意义,故容易成为一种地方文化的标识,深深地印在人们脑海中。君不见,许多旅居海外的潮人一到汕头,头一件事就是直奔小公园,到老字号小吃店美美地吃上一餐潮汕小吃,以了却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。

潮汕小吃扎根于民间,它不依附于官文化、士大夫文化,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自然天成的姿态,顺应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,流传于民间,故此,我们现在才能品尝到这么多富有乡土气息的风味小吃。

二、材料简单 味道独特

广式点心以洋气见长,如奶黄包、蛋挞、叉烧包等。上海小吃以海鲜著称,如蟹黄灌汤包、鱼茸春卷。北方小吃则以面食为主。潮汕小吃则是无米不成粿。一个潮汕方言“粿”字就将潮汕小吃的主要原料概括怡尽。在潮汕字典中“粿”是这样解释的,一种大米粉做皮,有馅的果品。韭菜粿因为皮是番薯粉,馅是蔬菜,俗称“无米粿”,可见大米在小吃中的位置。早先,潮汕先民从中原南迁到潮汕,按祖籍的习惯,祭祖要用面食当果品,南方不产麦子,只能用大米来做果品。这就是“粿”的来历。后来,祭祀食品的原料和做法不断花样翻新,相沿成习,人们就把所有祭祀的包点都称为“粿”。潮人在运用稻谷做小吃方面可真是出神入化,竟然可以是一种原料既是皮也入馅——“米包米”的。如有一种叫“桃粿”的小吃,糯米粉做皮,糯米饭入馅,非但不觉乏味,还非常清香可口。

2潮汕美食的半壁江山,都是粿

“食在广东,味在潮汕。”潮汕地区对外地游客最大的吸引力,莫过于 美食 。

身为一个潮汕人,每当与外地朋友谈论起 美食 话题,发现朋友们对潮汕 美食 的理解总是囿于牛肉丸,牛肉火锅,再丰富点就是卤鹅,海鲜。潮汕人吃牛吃出了名堂,吃出了潮汕圈,但真正占据潮汕人日常生活的潮汕 美食 却鲜有人问津,它就是粿。

对于外地人来说,潮汕粿没有潮汕牛肉火锅声名远扬;对于潮汕人来说,粿是再日常不过的餐桌 美食 、点心小吃,不足为奇。但若真正谈论起潮汕的饮食文化,没有粿却万万不行。换句话说,粿占据了潮汕 美食 的半壁江山,如果你为潮汕 美食 而来,却不试试潮汕的粿,不亚于白跑一趟。

粿,从贡桌走下餐桌

广义的潮汕粿,泛指用米、麦以及其他杂粮所制成的副食品,多为煎炸、蒸煮类的小吃,后来很多其他潮汕小吃也泛称粿,例如与龟苓膏相近的凉粉,在潮汕地区则称为草粿。狭义的粿,原指米制品而已。《康熙字典》里,“粿”释义为“净米也,又米食也”。潮汕人善吃粿,与它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。

***人的饮食习惯,和农业的生产与发展息息相关。潮汕地处我国东南丘陵的边缘,地势自北、西北向南、东南倾斜,北回归线横贯其中部。潮汕平原位于韩江三角洲,为广东省内第二大平原,其面积有4000多平方公里。潮汕处于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,土地肥沃,气候适宜,水稻的产量颇丰,大米自然成为潮汕人饭桌上的主宰者。

但大米怎么演化为粿,并在潮汕地区广泛流行?这还要从潮汕 历史 说起。

自古以来,受战乱、经济的影响,中原人口历经多次南迁。潮汕先民正是在一次次的南迁中来到潮汕平原这片富饶的土地,又把许多中原风俗带到了潮汕平原。中原注重飨祀,张衡在《东京赋》中说道:“咸用纪宗存主,飨祀不辍。” 清代思想家唐甄在《潜书·有归》也提到:“縗麻飨祀,事死也。”以 美食 供奉祖先,是中原的传统。中原传统的祀品主要是面食,潮汕地区不产小麦,便因地制宜,用大米代替小麦,用米食代替面食。大米磨成粘米粉,配比不同的薯粉淀粉、糯米,也可以像面团一样,塑造成各种各样的祭祀所需的“果子”,因为主要成分是大米,便以“米”为旁,有了“粿”字,形容这一类的祭祀食品。

潮汕平原人口众多,耕地较少,又面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困境,于是大部分潮汕人不得不向大海寻求发展。除了发展渔业,潮汕人凭借着刻苦奋斗的精神,搭乘一艘艘红头船向南洋进发。海上艰险、路途遥远,下南洋谋生的潮汕人往往不知几时才能与亲人再团聚。大米制成粿品较容易保存,作为食物,粿既能果腹,也饱含潮汕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景,对亲人的祝福。潮汕人离家远行时,会带上家里准备的粿作为干粮。时至今日,粿还是潮汕人送礼佳品之一,无论是酬神祭祖、婚丧嫁娶,到日常生活,潮汕人都离不开粿了。

潮汕的粿何其多?

说潮汕 美食 大半都是粿的天下,一点儿也不夸张!潮汕有多少种粿,或许连他们自己也数不清。

潮汕人吃粿,要跟着时年八节走。什么是时年八节?潮汕地区将一年中最重要的八个节日视为祭祀的主日,八节分别是:春节,元宵,清明,端午,中元,中秋,冬至,除夕。除了八节,每月逢初一十五,也要祀神,粿,是八节中不可或缺的贡品。不同的节日,不同的时令,便催生出了不同的粿品。以往的潮汕人家,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做粿用于祭祀,于是潮汕人的一年就在几乎不间断的各类粿品中吃过来。

在潮汕地区,什么时节吃什么粿,什么时令吃什么粿,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、井井有条。

在潮汕各种节日里出镜率最高的当属红桃粿,它的外形酷似寿桃,颜色鲜艳,寓意生活和美,春节前后都能在饭桌上看到它的身影。

在制作红桃粿的粿皮时,往粘米粉里加入了红曲米,揉制成的粿皮便有了艳丽的粉红色。再包裹上炒好的糯米饭,佐上板栗、虾米、猪肉、花生、香菇等配料,用精美的木雕模具定型,轻轻拍出来,一个红桃粿就完成了。皮软料足,色香味俱全,蒸熟食用,表皮软糯弹牙,每咬一口都能感受到丰满的馅料。潮汕人吃粿,喜爱加点油煎炸一下,煎至两面稍泛金黄的红桃粿,皮酥里嫩,油而不腻,风味更佳。

潮汕的粿除了富有美好的寓意,许多粿类也是随节气时令被发明出来的,例如潮汕的朴籽粿和栀粿。潮汕有句俗语:“清明食叶,五月节食药”。这里的叶,指的就是朴籽粿。 历史 上潮汕地区广植朴籽树,朴籽叶可食用,有助于消炎下气,排解积热。清明前后朴籽树刚发新芽,把朴籽树的叶子捣出汁,按照配比与米浆混合,倒入模具蒸熟,即做成了朴籽粿。蒸熟的朴籽粿自带朴籽叶的清香,口感比馒头软,深受老人孩子的喜爱。

到了端午时分,潮汕地区湿热交加,古有“恶月”的说法。黄栀解毒凉血,有助消化,潮汕人便把黄栀水和入糯米粉,揉制蒸成栀粿。成型后由于过于黏腻,刀具难以切割,需要用棉线绞切。吃栀粿能清热泻火,栀粿在潮汕话里也叫“栀粽”,“粽”跟“壮”同音,所以在潮汕人把吃栀粿叫“吃壮”,寓意吃了身体强壮。

“时节做时粿”这句俗语便是潮汕人做粿、吃粿的真实写照,元宵节做甜粿、红粿,憧憬新一年的生活甜美;中元节,做“新妇闲”用于“施孤”;谢神送神,要做红粿、发粿和酥饺;除夕,做寓意 健康 的鼠壳粿。粿品除了祭祀也可食用,当粿的含义由贡品延伸为小食,它的种类又更繁多了。没有馅儿的粿,根据材料有菜头粿、芋粿、麦粿、栀粿、甜粿、甘同粿;裹着馅儿的粿,根据馅料命名,有笋粿、鲎粿、韭菜粿、包饭粿;也有根据形状命名的桃粿、龟粿等。事实上,较为大众所知的粿条也是潮汕粿的一员,大米加水磨成浆,放入不同的器具蒸熟成型,切成条状即为粿条,烙干的粿皮切块即为粿角,若是厚切成块便是糕粿……

上文所述的粿品还只是潮汕纷纭众“粿”中的冰山一角,总之,逢年过节要吃粿,时令节气到了要吃粿,家有喜事要吃粿,闲来无事要吃粿……潮汕人的粿,实在多得数不清。

如今潮汕人已经没有往日家家户户都做粿的盛况,现代人大多是去熟识的粿品店买粿,偶尔一家人一起做粿,倒成了不可多得的家庭乐趣。但是潮汕人逢年过节吃粿的习俗一直还在传承,粿已然成为潮汕地区独特的饮食文化之一。

潮汕人的一天,在吃粿中度过

潮汕人的粿从神坛下来,走向普罗大众,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足够日常。

清早一碗咸淡适中的粿条汤,便能让熬了一夜的胃苏醒。与河粉不同,粿条主要成分是米浆,易熟且口感较为厚实,米香味浓,不管搭配什么汤底更能入味。热腾腾出锅的粿条汤里撒上“蒜头朥”和“葱珠朥”,算是给这碗汤粉注入了灵魂。

粿条看似平平无奇,在潮汕内部竞争也不小,揭阳桐坑的粿条就因其独具特色,在潮汕粿条界享誉盛名。桐坑粿条形状极细,细到接近米线的程度,与其他地方厚实的粿条相比,桐坑粿条在细的基础上又富有韧性不易断,口感更佳。要想吃到潮汕最好吃的粿条,直奔桐坑去吧!

粿汁是粿条在潮汕早餐界最有力的竞争对手,粿汁的汁,指的是卤汁。一碗粿汁好不好吃,大致是由卤味儿决定的,但是可不要忽略了粿汁中的粿。现今大多数粿汁店的粿用的是粿条,但在更为传统的粿汁店,粿汁中的粿应该是粿角。粿皮烙干切成块状便是粿角,虽说制作工序比粿条复杂一些,但是可以保存的时间更久,煮熟后也更有嚼头。在潮汕地区,只有汕头潮阳还保存着较多传统的粿汁店。

潮汕的粿大多数是小吃,有那么几种饱含淀粉的粿品小吃,往往会被作为主食端上餐桌。

红桃粿粿皮是粘米粉和成的,馅料的主要成分也是糯米,除了形状样式,简直就是饭团,以糯米为馅儿,食用后饱腹感更强。甘同粿中的甘同,其实就是土豆儿,潮汕话音译为甘同。土豆碾成泥,配以适量的薯粉、虾米、香菇揉成团,蒸熟出锅后可以保存较长时间。想吃的时候切片下油锅煎至金黄即可出锅,根据切片厚薄,食用时的口感也会不一样,切得薄的甘同粿,有一种接近薯片的香酥,切得厚实的甘同粿,则可以尝到比较丰富的馅料。菜头粿、芋粿的做法吃法与甘同粿类似,但是由于主料不同,又别有一番风味。潮汕人坚信“不煎不炸没好粿”,高温油煎下的粿皮,会散发出更诱人的香味,表面的酥脆又让粿的口感更加丰富,令人胃口大开。潮汕地区的粿品店,不会卖单一的粿品,除了招牌粿品,往往还有几样其他的粿品小吃相配,可以满足人们多种口味的需求。

当然,说到潮汕的粿,还是小食类居多。

水晶球便是在无米粿的基础上丰富开来的粿品小食。无米粿,顾名思义,粿中没有大米的成分,其粿皮纯用薯粉制成,蒸熟后呈透明状,可以看到馅料的颜色,一般为韭菜馅,又称韭菜粿。出锅的韭菜粿像一个个翡翠团子,颜色十分好看。富有创意的潮汕人又经过不断的尝试,把粿中的韭菜馅儿换成紫薯、绿豆、红豆沙、芋泥等,使得无米粿不管是口味还是卖相都更上一层楼,由于色彩丰富,人们又形象地称之为水晶球。

周末与朋友在潮州的牌坊街闲逛,在汕头的小公园街区游玩,嘴馋了的潮汕人不一定会去喝奶茶,但一定会找一家吃粿小店,点上一份五彩斑斓的水晶球,享受一个闲适下午。

若是去到揭阳,则不得不尝一尝当地的“乒乓粿”,揭阳乒乓粿原为“槟醅粿”,因读音相近被误记为“乒乓粿”,沿袭至今。乒乓粿“外皮清柔软,内馅香脆甜”,这香来自槟醅麸,即糯米带壳在鼎中反复烤焙,使其爆涨后压成的麸末。糯谷在大火中烤焙,迸发出一种特殊的谷物香味。

要是去到汕头潮阳,则要尝一尝当地的鲎粿,鲎(hòu),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生物,生活在浅海区,便被靠海吃海的潮汕人融进粿里,端上了餐桌。作为***二级保护动物,鲎已经吃不得了,潮汕人在酱汁上稍做调整,用蟹替代鲎,混合米浆,随喜好加入鲜虾、南乳肉、鲜肉碎、鹧鸪蛋、蘑菇,调味,再经油浸高温,淋上特制的酱汁即可食用。

潮汕的粿品大多价格都不会很高,茶余饭后也会有嘴馋的潮汕人出门买粿吃,不远,或许家门口就有一家不错的小店。学校门口一个小小的担子,老街道上一间小小的店面,甚至是一辆走街串巷的自行车,都有潮汕人喜欢的粿。这些买粿的小店,像细胞一样分布在潮汕地区的各个小城里。

最热闹的当属各个学校门口的小担子,煎麦粿的大妈摩拳擦掌,挑咸水粿的大叔蓄势待发,炒糕粿的阿伯迫不及待,就等一声放学铃响。煎过的麦粿散发着燕麦的香味,若是敲上一个鸡蛋,麦香鸡蛋香更是相辅相成;米浆倒入模具中蒸熟放凉,食用时淋上油锅上炸过的菜脯粒,冷热相遇,香味迸发;打上鸡蛋煎熟的糕粿,出锅后撒上糖粉佐味,咸甜适中,让人回味。还有隐藏在学校周边的炸粿肉、炸“猪脚圈”小店,每一样粿都让人垂涎欲滴,割舍不下,潮汕孩子的零花钱,都花在吃粿上了。

最可遇不可求的小吃当属草粿。潮汕地区的草粿,只有在夏季才出现。草粿接近凉粉,却有凉粉没有的一股甘苦味儿,撒上细砂糖便中和了它的微苦。夏日午后,若是你听到“叮叮当当”的富有节奏的敲碗声从你家楼下飞驰而过,莫慌,那是草粿来了。卖草粿的阿伯骑着自行车飞速地在街道小巷呼啸而过,敲击陶碗留下讯息,来不及下楼的人不约而同地赶到最近的大榕树下汇合,排队等待那一份降温解暑的草粿。炎热的夏季靠人声叫卖草粿显然不现实,又累又渴,清脆的敲击声反而让人精神一振,有出门买粿的冲动。

去到潮汕吃草粿,靠的是缘分,不用记住店面,你需要留心的,是大榕树下有没有一辆26寸大单车,驮着两个大箩筐,单车旁还有拿着帽子扇风的潮汕阿伯。

潮汕的粿,也许三天三夜都说不完,也许光靠文字感受不到它的魅力,想吃到正宗的潮汕粿,还请麻烦你亲自跑一趟。

撰文/廖慕虹 供图/图虫创意 网路 等

编辑/杨亚林 图编/周红蕾 审发/陈奕

版权声明:本文图文版权归“***全景地理”及《******地理》中文繁体版所有,如需转载,请与“***全景地理”联系。

3潮汕美食盘点

民以食为天,***厨艺界按地域分为八大菜系:鲁菜、川菜、粤菜、苏菜、浙菜、闽菜、湘菜、徽菜。

提起粤菜,许多老百姓存在一种误解,认为粤菜就是广州菜。实则不然,粤菜包含广州菜、潮州菜和客家菜,而其中潮州菜又属粤菜里的高段,被冠以“食在广州,味在潮州”的美名。早在唐代韩愈临潮任知府时,就有赞誉:“章举马甲柱,所以怪目呈。其余数十种,莫不可叹”。

至明末清初,潮州菜进入鼎盛时期,城内名店林立,名师辈出,名菜纷呈。近代,由于潮籍海外华侨的往来,潮州菜博采海内外名食之精华,菜式更加丰富多彩,名扬中外。

潮州菜之珍品,位于牌坊街中心区域东门街的潮膳楼。

潮膳楼

店家介绍,名头着实不小,被誉为“骨子里的潮州味”。

点单了几例传统经典潮菜。

太极护国羹

汤汁稠密,精心勾勒出绿白相称的八卦图案,口感软滑细嫩。

关于“太极护国羹”的由来还有一个典故。

相传南宋末年,宋朝最后一个皇帝赵昺逃到潮州,寄宿在一座深山古庙里。

庙中僧人听说是宋朝的皇帝,对他十分恭敬,看到他一路上疲劳不堪,又饥又饿,便在自己的一块番薯地,采摘了一些新鲜的番薯叶子,去掉苦叶,制成汤菜。

饥肠辘辘的赵昺吃后称赞不已,问起菜名,和尚答道:“山野贫僧,不知此菜名称,但愿能解除皇上饥渴,重振军威,确保大宋江山安全无恙。”

赵昺听后,极为感动,便替这道菜赐名“护国菜”。自此,代代流传,沿袭至今。

如今的护国菜经过后代厨师的改良,成为宴席汤菜之上品,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的积淀。

虾仁石榴球

馅料讲究,用去壳的绿豆片蒸熟后,再加入猪肉粒、虾米粒、葱粒、胡椒粉和鱼露等一起搅拌而成,形如石榴,晶白透明,玲珑可爱。

牛肉炒脆瓜

潮汕人擅用料,不仅注重调味,更懂得配色,“调以咸与酸,芼以椒与橙”。

面点

潮膳楼用餐感受:菜品与店堂修设格调统一,餐具、摆盘、花样无不考究,但形式大于内容,整体口感偏油偏重。

猪肠胀糯米

原产于潮汕地区普宁古城洪阳的一种地方民间传统小食。

将糯米浸软,与猪肉、香菇、虾、莲子等辅料拌匀,调入食盐、味精、胡椒粉等调味品,装入漂洗好的猪肠中,两端用纱线扎紧,煮约1小时,捞出斜切成小片,淋上甜酱油,撒上炒香的白芝麻和花生碎。

该小食也可用桔油蘸来吃,桔香四溢开胃适口,四季皆宜。

对比下来,东平街拐角这家潮州老饭店的猪肠涨糯米很对味。

潮州老饭店

官塘锋记鱼生

鱼生又称生鱼片,古称鱼脍、脍或鲙,是以新鲜的鱼虾贝类生切成片,蘸调味料食用的食物总称。起源于***,后传至日本、朝鲜半岛等地。

***食鱼生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,历经众多朝代,数度兴盛,形成了丰富的鱼生饮食文化。

潮汕地区依山傍海,和福州的“肉燕”相似,“鱼生”是这里特有的本土招牌菜品。

上水门街文创区内的官塘锋记,大众点评口碑不错,选择了这家。

食用鱼生以姜丝、罗勒叶、西芹、酱瓜、洋葱、红椒、蒜末、香油为伍,一次取一两片鱼生配蘸料少许,细细品尝滋味。若是像吃火锅那样,恨不得装半碗调料半打牛肉进碗的生猛吃法,不合适。

鱼生薄如翼,吃的是精致和斯文。

既已说起火锅,不得不提东门街的另一家名字号:阿彬牛肉火锅。

阿彬牛肉火锅

潮菜菜肴制作精巧,刀工考究,是***儒家“食不厌精”在岭南饮食文化中的体现。比如这道镇店之宝“手捶牛肉丸”,从打肉浆、调料到下锅蒸煮,其制作流程十分繁复,务求达到爽脆、Q弹的食用效果。

阿彬火锅成立于2024年,锅底干料和肉制品均由品牌创始人研究的秘方配比,汤汁用猪骨、鸡架经过5个小时熬制而成。

如果说“阿彬”是高档火锅路线的代表,那么湘桥城郊、韩山师范学院陶瓷学院附近的“官塘兄弟”则全然是另一种平民风格。谈不上消费环境,有的只是大口喝酒、大块吃肉的江湖酣畅感,赞!

广东早茶

饮早茶是岭南民间饮食风俗,无论城市乡村,一家老小、亲朋好友、生意伙伴喜入茶楼,围桌而坐,其乐融融。

民间把饮茶称为“叹茶”(即享受之意),至今仍流传着“叹一盅两件”(即享受一盅香茶、两件点心之意)的口头禅,到茶楼饮茶品点,畅谈家事、身边事,是广东人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的“功课”。

在潮州,最地道的粤菜头牌当属韩上楼,尤以早茶为盛。

韩上楼

酒楼自然环境优渥,坐拥凤凰岛,近瞻韩江域。

门厅

恰逢元旦,新年第一餐,目睹了80桌共饮早茶的热闹场面。

砂锅粥

早茶怎可无粥?

潮州人人爱食粥,无论是高档酒楼还是家居日常,都喜用五常米作为主料,加入虾蟹、干贝、禽类、蛋类、蔬菜等,做法变化多端。经由砂锅细火熬制,食材的鲜味完全渗入米中,一锅浓浓的粥,既味美又兼具营养价值。

中式茶点可以解读为一种乡愁。

“乡愁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,不管是从南方到北方,从国内到海外,所谓最好吃的菜是妈妈做的菜,最好的东西是故乡的东西,最好的回忆是童年的回忆。”——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、纪录片学者张同道。

凤凰单丛解腻

西式茶点的色彩与造型,则是更为直观的视觉艺术享受。

甜品

古早味豆花店

美味大隐于市,除了有名的字号,潮州街头小店的百姓早餐同样可圈可点,比如这家东平路观韩***对面的“真姐”。

真姐美食店

牛杂粿条汤

粿条类似河粉,不同的是,粿条由米浆直接蒸熟制成,不会黏牙。牛骨熬制甜美浓汤,搭配牛杂、牛肉丸的粿条汤鲜香四溢,是潮汕乃至珠三角常见的街头美食。

卫记卤水鹅

下东平路卫记,购得一整只四斤多重的卤水鹅,打包成五盒置入两个冰袋,老板把头颈部位细心地单独装盒,贴上标签,小本经营也秉承***。

潮汕地区位于韩江下游,“靠山吃山靠海吃海”,潮菜有“无海鲜不成宴”的说法,当地人所食大半取于海产品,鱼、虾、蚌、蛤,其类千状。

三澳饭店,汕头南澳岛党群服务中心院落内的一间海鲜小馆,环境简陋,不显山露水却食得一桌惊喜。

三澳饭店

八菜一汤含四种海鲜,600元,物美价廉的一顿。

鱼虾肉质紧实新鲜,简单蒸煮即是上品,就连蔬菜都出自店家田间,白灼或清炒,最清淡亦最回味。

福合埕牛肉丸

位于汕头小公园附近的潮汕老字号福合埕牛肉丸总店,起始于老福合埕街市,由普宁人陈来树先生于60年代创立,自当初摆摊的小档位经营至今,已拥有多种经营模式,开设有多间分店。

虽在陋巷深处却美名远扬,国内及香港多家报章、电视台亦曾报导。

广场潮州粿汁

广场潮州粿汁店位于汕头市人民广场附近。

一碗粿汁,可以加卤猪肉、猪肠、苦瓜、花菜、腐竹等,对于那些漂零异乡的潮汕人来说,粿汁是一种被时常惦记的食物。美食家蔡澜曾写道:“怀念这种小吃,回到新加坡,就算明明知道不正宗,也要来一碗粿汁……”

店老板介绍说粿汁皮的整个制作过程都需要手工进行,烙皮这道工序直接关系到食物的好坏。

鲎粿是潮汕最具特色的粿汁类型。“鲎”是生僻字,读音hou,据说是深海里的一种生物。鲎粿原先用鲎肉做馅料,之后受到***重点保护,取而代之的是花蟹小虾蚶小蛏子等。

飘香小食店

汕头小公园街区内的飘香小食店经营各类小吃,是当地的一家网红店。

蚝烙

蚝,又称蚝蛎。蚝烙由生蚝加上适当的生粉煎制而成,其特点是鲜美酥香,酥而不硬,脆而不软。

2024跨年潮汕美食盘点,今夜匆匆记之。或许有人会觉得很傻,随便在网上搜搜,***拍的探店图片、写手撰的文案,哪个不比你的精巧花哨,何苦花这时间。

我只能说,那不一样。图中的每一个菜品、每一处环境,自己都品尝过、感受过,味蕾回忆食物的过程,于我而言,权当是对潮汕民俗文化的反刍和怀旧吧。

4潮汕寻味七日,那些让我印象深刻的小馆子

如果你跟别人说,去潮汕吃 美食 ,别人肯定一头雾水,会问,从哪开始?

在这,也许可以找到答案!

潮汕地区通常包括:潮州、汕头、揭阳。(汕尾是否属于,各有说法,在此不表)

如果你想去体验一下正宗的潮汕风味,究竟得先去哪呢?

首先,你会被一堆地名弄懵圈。

潮州站,潮汕站,汕头站,潮阳站,揭阳站,还有潮汕机场。

坐高铁、飞机到哪儿呢?

然后,就算你搞清了这些站所属的城市,该去哪里吃呢?

还好,我花了七天七夜,在这三个城市觅食,也算总结出了一份 美食 清单,大家可以根据这份 美食 清单,选择自己偏好的行程。

看过我以往探店攻略的都知道,一个城市的 美食 推荐我不会写得很全,只会写一些我体验过的,并且觉得值得再去的店。

每去一个城市,先备选一堆店,然后挑出几家,用体重换来 美食 体验,最后觉得不错的才写出来,真实体验剩下的是精华,虽然喜爱仅限于个人。

揭阳 美食 篇

原计划揭阳跨年,然后小住几日深度 探索 ,然而朋友玩得不爽,嚷着提前去汕头。

连白塔镇牛肉都没来得及去吃,跟揭阳的缘分只有大半天的时间。

纵然如此,还是有几家小店颇为难忘。

推荐:新亨鹅肉

这家店搬过一次,百度地图上查的地址是对的。

鹅肉有别于潮汕地区卤水的做法,倒是有点像湛江的白切鹅。

鹅肉嫩白,颇为爽口弹牙,原汤用来泡粿条和丸子,挺清甜的。鹅肠淋上些许酱油,姜蓉蒜蓉,吃起来很爽脆。

广德粿汁

在揭阳,不是在吃就是在寻找吃的路上。

广德粿汁,一家老店,门口小摊点上摆满了各种食物,想吃啥加啥。

挺有当地特色,味道有点偏咸,不过价格倒不算太贵。

中山路上的小店

中山路上没有招牌的一家小店,人气挺旺!

比较喜欢那个肉皮,看起来就很劲道的样子,吃起来很Q弹。

路边米制品小吃,具体叫什么忘记了。吃起来米香味十足,那口蒜油是这道小吃的灵魂,让味道变得生动起来了。

揭阳的小吃或许散布在大街小巷,跨年夜游走在揭阳市实验中学附近,发现这一片超级热闹, 美食 或许深藏其中。

无奈提前离开揭阳,去汕头那个更为熟悉的地方吃吃吃,只能留待下次再探。

揭阳闲逛篇

榕江西湖公园

打车去中山路的途中,突然发现这个公园,忙叫司机停下,顺道去逛逛。

公园的风景挺怀旧的,透过树枝望向湖面,倒是有几分西湖美景。

城市中闲逛不期待风景大片,极具本地特色的老房子,可能当地人见怪不怪,不过在外地游客眼里是风景。

200多年的海芒果树,怕是要成精了,虽显沧桑,却依旧透着生气。

狮舞(青狮),广东省揭阳市的传统舞蹈,***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在潮汕民间,只要有各种庆典,都会有舞青狮的习俗,祈求各种美好愿景。

广东很多城市都有一条中山路,几乎都在老城区中心,沿着这条大道,感受 历史 ,品味小吃。

揭阳的中山路两旁都是骑楼,这种建筑结构在沿海颇为常见,中山路走九遍,挺惬意。

汕头 美食 篇

曾经写过一篇《杰客菌带你初探汕头》,再次去汕头寻味,倒是有更多新的发现。

推荐:蔡社牛肉城

来潮汕必吃的是牛肉,每个潮汕人心中都有自己爱吃的牛肉店。

这家离市区颇为偏远的小店,是朋友在网上寻得的宝藏店。

牛肉的切法倒不同于现在很多牛肉店那种精切,相对随意。菜牌上并没有诸如五花趾、三花趾、吊龙这类分法。汕头老一辈人说这种分法在以前是没有的,近些年才兴起。

新鲜宰杀的牛肉,肉块还在微微颤动,在吃货眼里,居然流的是口水而不是眼泪,果然爬上食物链顶端的生物,还是挺“残忍”的。

新鲜的牛肉怎么切都好吃。

推荐:富苑饮食

再去富苑饮食,依然琳琅满目。

熟门熟路点了几种爱吃的,味道依然满意。

强烈推荐:桂园白粥

此行最大的惊喜是这家桂园白粥。

生腌很是新鲜,腥味极淡,生蚝的鲜甜跟酱汁、姜辣完美融合,“潮汕毒药”之称的腌生蚝果然名不虚传。

麻叶相当赞。坦率地说,在很多家吃过麻叶,都是咸齁人,且苦。

所以一直奇怪为啥潮汕人这么爱吃这个。

这家的麻叶相对来说咸淡适宜,用来下粥竟有几分清爽解火。

若下次再来汕头,我肯定先来桂园白粥。

推荐:桂园猪肚

桂园白粥对面的一家小吃,猪肚猪杂可下火锅,也可单独点一份猪肚汤。

猪肚脆嫩,易咬断,胡椒味恰到好处,里面的粉藕入口绵绵,可饱腹亦可解腻。

强烈推荐:傻脑蚝烙

藏在我收藏夹两年的馆子,终于拔草成功。

蚝烙里面放点秋瓜,相当解腻。

普宁豆腐,表皮如薄脆,豆腐嫩如水,水准很高。

就连空心菜都炒得青翠欲滴。

福铭蚝烙

开在小吴肠粉附近的这家的蚝烙更为酥脆,不过油比较多,趁热吃小心烫嘴。

阿荣鱼粥铺

汕头的中山路是一条大道,沿着中山路一路逛吃逛吃能吃撑。

途经这家鱼粥铺,被这大条的石斑鱼吸引。

虽饱,但是还是点了一碗鱼粥,鱼肉带皮的比不带皮的贵。

贵有贵的理儿,鱼肉虽鲜,但是鱼皮更有胶质的口感,那种美妙不可言喻。

小李果汁冰

想喝果汁冰的话,一定不要为了减肥把糖度调为半糖或者无糖,那样你会后悔的。

强烈推荐:小吴肠粉

过了两年,小吴肠粉排队越来越恐怖了,从街头排到了街尾,不变的依然是味道。

小吴肠粉开了一家分店在珠江路食街,几乎没人排队,其实味道是差不多的,第二张图就是在分店吃的。

汕头闲逛篇

汕头作为经济特区,基础建设更好一些。

有新城的繁华,也有旧城的 历史 厚重感。

城市公交车比较方便,坐的人不多,几乎有包车的感觉。

石炮台公园

石炮台公园是一处以崎碌炮台遗址为景点的纪念性公园。始建于清同治年间,目前是广东省内规模较大、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清代军事设施。

炮台为城堡式环形建筑,炮台中央是一片草皮,阳光挥洒进来,大人小孩在草皮上歇息,真是一个悠然自得的去处。

小公园

坐公交车自东向西,沿着榕江,行驶至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下车,沿着外马路往北走,就到了小公园的区域。

小公园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汕头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,是汕头百载商埠的 历史 标志。当年的能工巧匠将传统建筑与西式建筑相结合,这一片还是挺有欣赏的价值的。

潮州 美食 篇

从汕头坐高铁没多久就到了潮州,潮州站离市区较远,不过潮州站正门不远处的公交车可以直达市区。

因为潮州我只身前往,所以只能探探小店,大店我都忽略了。

推荐:源新牛肉粿条(奎园店)

潮安区的一家牛肉粿条店,牛肉很新鲜,特别的弹牙,我在潮州吃过四家牛肉牛杂,这家的口感在我心目中排在第一。

店里没有价目表,牛肉加多加少全凭老板的拿捏,消费的时候还是问清楚好点。

潮镇老尾牛杂

潮汕朋友力推的店,牛肉粿条都比较清淡,那一抹黄姜是点睛之笔,不过个人感觉不如心中期望。

溪口刘卜鹅肉店

不同于别的鹅肉店,这家的鹅肉算是冷盘,略凉,有点淡淡的药膳味,吃完后唇齿留香,有回甘。

有朋友赞叹此店鹅肉是他吃过最好吃的。

不过价格小贵,一方 美食 一方特色,可尝试。

推荐:咸水粿

鹅肉店旁边闻到一股浓浓的菜脯香,原来是一家卖咸水粿的小摊。毫不犹豫买了一份,水粿本身带有一丝清甜,加上咸辣的菜脯(萝卜干),一道清新与咸辣口味结合的街头小吃。

潮州闲逛篇

牌坊街

潮州牌坊街那一带其实也就是潮州古城所在地。

牌坊街顾名思义,一条长长的街,十来米一个牌坊,整条街走过去,牌坊林立。

走街串巷,牌坊街两旁都是 历史 古巷和颇具年代感的宅子,值得逛一下午。

潮州古城的东侧有几大城楼,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广济门城楼,广济门对面就是广济桥,又称为湘子桥。走过湘子桥,对面就是韩文公祠。

这几个地方算是潮州著名的景点。

潮州古城里面闲逛,到处都是小吃和甜品,不知不觉,十来公里就走了过去。

走到潮州古城的最北边,又见中山路,一条感觉颇为文艺小清新的道路,自东向西走,来到了潮州的西湖。

从揭阳的中山路到潮州的中山路,揭阳的西湖到潮州的西湖,潮汕之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。

写 美食 总需要有些态度。

如果你第一次去潮汕地区寻味 美食 ,我建议还是去汕头。

城市基础建设好, 美食 店更多,随便一家店都好吃,不会踩雷。

也许有人会说,揭阳和潮州的 美食 是我不会找而已。

但是结果就是这样,同样的找法,在汕头吃的更爽,踩雷较少。

是否还有更多的不为人知的 美食 小店,各位老饕们还有推荐吗?

OK,关于潮汕粿汁店铺起名和潮汕美食粿汁的内容到此结束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标签:
关于我们
九端吉运网,每天更新分享公司起名、公司取名、公司起名字、公司起名查询、精品公司起名、特殊公司起名、精品企业起名资讯。
扫码关注
Copyright ©2019-2020 Comsenz Inc.